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速递 >

关注:又一“新型啃老”出现:父母自掏腰包,求孩子回家帮忙养老

日期:2023-04-21 06:19:22 来源:企业管理
分享到:

请点击最上方企业管理关注,免费订阅好文

☀我们致力于做价值的传播者,欢迎您加入!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☀请将企业管理置顶或标星,方便查阅!

作者|小嗲 来源丨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

最近,一个女孩为父母做饭的视频,在抖音上火了。

这位女孩大学刚毕业还未找到工作,每天就负责在家给爸妈做午饭和晚饭。

视频中,她一边娴熟掂着锅,一边自我调侃:

“反正在家在外都难受,就先在家做‘全职女儿’吧,包吃包住还有各种福利,相比别的老板,还是我亲爱的张女士(女孩妈妈)更够意思。”

初听可能会皱皱眉头。

但仔细想想,这活确实还挺好的。

以前的年轻人,大学一毕业,还未配妥剑,出门就已经是江湖。

现在,不用出去找工作,不用挤地铁,不用打卡,不用看老板脸色,只需要在家照顾爸妈。

试问谁不羡慕呢?

其实在这个视频之前,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流行当起“全职儿女”。

他们从学校毕业后,并不急着去工作;

又或者是工作几年后按下暂停键,回家调整状态、备考等等。

有网友说,这不就是新型的“啃老”吗?

也不尽然。

相比于去大城市打拼,花光父母养老钱买房给彩礼,除了偶尔过回家过个年,没给父母带来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陪伴。

这届年轻人,远远算不上“真正的啃老”。

他们多是一群家庭条件较好,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比较清晰的人。

在内卷循环,学历竞争越演越烈的现实下,主动暂时退出社会竞争,进入一段居家蛰伏期。

他们以“虚假的啃老”,定义自己的现状。

有人在家承担起了所有家务,厨房帮忙,收拾屋子,拿快递,偶尔再要点钱花花;

有人选择主动为父提供情绪价值,陪他们聊天,逛超市,钱不钱的无所谓,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;

还有人会在家接接兼职,补贴家用。

也许有人会说:我也想当“全职儿女”,但前提是父母身上得有肉啊。

确实,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“全职儿女”,需要父母心态乐观且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支持。

但抛开这个大前提,你有没有发现,这届年轻人“似乎”越来越不想奋斗了。

23岁的小米,去年6月毕业,原本谈好的工作出了意外,在目送室友上班早出晚归两个月后,她索性回家。

每天8:30醒来,妈妈已经准备好早餐,包子、油条、粥,一周不带重样。

吃完就去帮家里看店,中午晚上负责做饭,每月还有3000工资。

“我的朋友基本都工作了,她们经常说羡慕我还能赖在家里,但其实这都要感谢我爸妈的理解。

他们时常安慰我,他们也就是赶上了好时代,以前只要有拼劲,去做什么小生意都能赚到钱。

但是现在不一样,哪怕给我开个小店,不出两个月也会倒闭,所以年轻人迷茫是正常的。

想想也是,在家做全职女儿无非添双碗筷,出去创业掏空父母钱包,还是啃老好。”

据教育部统计,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,然而,与之相应的却是企业招聘需求大幅缩减。

年轻人们还没适应刚毕业的焦虑,就被推着面对很多极其现实的问题。

每天早出晚归,坐公交挤地铁,去做一份根本不喜欢的工作,还得时不时加班。

工资5000,扣除了房租水电、其它生活开销之外,一分也不敢多花。

最后累得精疲力尽,换来的是领导买房又买车。

所以,回到这个问题: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奋斗?

因为没人想做拉磨的驴。

既然在哪打工都是打,不如回家伺候爸妈。

爸妈支持,不过是添张吃饭的嘴,自己日常身边还有个人照应。

孩子愿意,既解决了父母的养老问题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,好过拿自己拼命的钱给父母找个保姆。

何尝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圆满结局。

双赢。

如果硬要再加一个理由的话,那就是:

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,自己累死累活996的收入,还不如父母的退休金高。

哪怕是工作多年的职场人,最后还是要靠父母的扶持,才能够得上房价和生育成本。

既然迟早都要回到这条路上,为什么一开始要走弯路呢?

在这种现实下,啃老也不再只有传统的负面意义。

当然,有老可啃,已然是一种幸运。

但其实,大部分调侃自己是“全职儿女”的人,都是被动的。

他们大部分是因为卷输了而被迫在家的年轻人。

2022年大学毕业二战考研失败,李怡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。

父母有时也会有意无意间提起同事的孩子,结婚了、升职了、又或者感慨自己这般大的年纪,已经赚了多少钱。

“其实我并不是没有去找工作,只是拿到的通知都是4千块钱的工作。”

有时候迷茫,李怡也会上网去搜索关键词,结果发现不少人和自己类似,基本都是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。

“做家务煮饭这件事,其实也不是他们要求,只是平时在家,感觉自己不干点什么就手足无措,脑门上仿佛就写着‘闲人’二字,所以我就主动承包了。

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找到一份合适工作,赶紧离开家,脱离这个现状。”

从本质上来说,能不能做全职儿女,不是由儿女自己决定的,而是由父母来决定的。

这也就意味着,年轻人很难做到心安理得被父母养着。

在家的每一天,都伴随着巨大的负疚感。

不少人为了减少这种负疚感,甚至通过靠考公、考编,换取蹲在家里的资格。

网友@琳琳毕业后,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两年,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职回家休养。

一开始,她的手上还有笔积蓄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家里蹲,但几个月后,父亲先忍不住了。

他劝琳琳去考个公务员,“你这样一直不上班也不是办法啊”。

琳琳也想,“如果考得上谁不想去,关键是考公之路万里挑一的难,但在父母眼里好像我就是天赋异禀,一次就能上岸”。

可每次提到这个,父亲都认为她在找借口“xx家以前学习还不如你,现在都考上了。”

几次争吵后,琳琳也开始陷入自我怀疑了:

“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?是不是个废物?要不试试看吧?”

所以你看,在家做全职儿女其实也没大家想象中那么自在。

与父母的对峙拉锯,对未来的紧迫感,以及那种「一定要做些什么」的不安,都让他们陷入焦虑的深渊难以自拔。

大多数人,只能尽量节省开支、减少社交,在躺平和颓废中来回撕扯。

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,曾在访谈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。

他说,现在的年轻人太苦,支持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啃几年老。

但这个啃老,不是让他们安于现状,而是希望在这个时间跨度内,给他们一个探索的机会,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。

我挺认同这个观点。

很多人说,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太匆忙,终日与压力焦虑为伍。

但也没有一个时代,像今天这样,具有如此的包容性。

以前一毕业就要赶紧找工作,赶紧赚钱的观念已经过时了,这个社会,对于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日渐包容。

所以你看,啃老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啃老作为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。

就像小米,自从回家之后,家里确实给了她很大程度的自由。

她经常陪妈妈去超市、去散步、做家务,母女俩每天形影不离,好像回到了小时候,妈妈甚至不想再让她出去了。

“其实从紧张的青春期,到后来在外求学,我从来没有那么完整的时间待在家,也从没那么轻松快乐地感受到家人的爱,以及他们对来自子女关心的渴求。”

但小米自己心里知道,不管家里条件如何优越,人总是要自己去接触社会,这是无法回避的命题。

哪怕将来自己社会的履历是不完整的,但自己的人生也是完整的。

对她来说,这就足够了。

其实纵观周围人,你会发现,那些即使选择全职儿女的人,他们并非如外界所想那样混日子。

他们有安逸,有陪伴,也有对人生的思考。

诚然,不是所有人都像小米这样幸运。

比如李怡,待业一年多后,她终于拿到心仪的offer,迫不及待离开家。

回想这一年,她的自我怀疑无处不在,没有收入,前途未卜,社会角色尴尬。

即使找到工作,她仍时不时问自己:

“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?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?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,什么都没成长什么都没积累。”

在忙忙碌碌中,她也无数次想要逃离:

“我不是为自己辩解,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躺平,所谓躺平的背后,是想要被理解、被看见的信号,也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。”

在问及@琳琳以后的打算时,她沉默了许久,最后只说了一句:

“不管怎么样,绝不能没有工作。”

其实不管是退居家里,还是进取大城市,每个人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。

“全职儿女”不等同于消极或懒惰,更多只是人生赛道上的一个迂回战术,以谋求更好发展的机会。

也许,最后这些年轻人还是会发现,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像一座围城。

美化别人的生活是绕不开的常态。

但到那时,他们也许会更加坚定,

一步一个脚印,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。

作者 | 小嗲 本文首发十点读书(ID:duhaoshu),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,转载请在“十点读书”后台回复“转载”。

文中图片来源:网络(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【温馨提示】因为微信平台推送机制改版,不“星标”就可能收不到我们每天的文章推送,所以赶紧“星标”吧!操作方法:点击下方“企业管理”关注我们,进入公众号主页——点击右上角3个点——设为星标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东方健康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  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